对一个城市做多元化的分析和评判,按理说作为这个城市的新移民是没多少资格的。但是作为一个在台州定居10年的新台州人,恰巧因为职业原因,几乎走遍了台州从西部高山到东海小岛的所有乡(镇、街道),接触过身价千亿的台州显贵巨贾,了解过靠低保生活的社会底层。
这些经历让我对台州的了解越来越深入,也让我越来越热爱这个海滨城市,所以我就斗胆来说说台州和台州人。说得不对的地方,请多多拍砖。
2016年,全国所有设区市(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等直辖市)经济总量排名中,台州位列48名。巧合的是,在这个名单中两个tai zhou 排名前后相连,江苏泰州排名49。
今年,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一个报告,对中国的城市进行了分类,发布了一个超一线、新一线、二线、三线等城市名单,其中,台州被列为二线城市,而江苏泰州却未进入二线城市名单。
然而,在浙江和江苏以外,江苏泰州的知名度却比浙江台州高。这从拼音输入法就能看出来,台州和泰州以外的用户,拼出tai zhou,排前面的一般是泰州。
台州有50家上市公司,居全国地级市前列,中小板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二。台州企业家聚会时会说,走,咱们去上个市。
台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级市。都说台州人会赚钱,其实他们更会开银行。
更为恐怖的是台州制造业的实力。如果你只知道吉利汽车、彩虹无人机、智能马桶,那你就太不了解台州了,台州企业更多是各行业隐形冠军。台州建立了包含有34个行业大类、170多个行业种类的现代产业体系,拥有5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;有制造企业5.84万户。
然而,与台州强大的经济实力相比,台州的知名度却严重不匹配,以至于台州的地名都常常被读错。
2013年底,高铁、省外机场等地方,在广播台州的航班、车次时,将台(tāi)州读为台(tái)州。这就像别人介绍你的时候,将你的名字读错,真的很尴尬。鲁迅先生说过,台州人有台州式的硬气,台州的一位记者坐火车时听到广播把台州读错,受不了了,他把这事发了出来,还要给铁路部门送一本新华字典来学习。
台州的台与台湾的“台”本不是同一个字,臺湾的臺字简化后成了台,但是台州的台自古以来就是这一个台字。
一个地级市的地名,在机场、高铁等公共空间被大量读错,这个全国恐怕也难找啊。
虽然这只是一个方面,但是管中窥豹,看到了几个斑点,大致也能判断出这是一只豹子。
台州是一座实力与知名度严重不匹配的城市。那么台州人呢?我觉得是一个市域身份认同不够清晰的群体。
比如,杭州除了萧山、临安等刚划入市区的区域外,杭州市区人正常情况下不会强调自己是西湖区人或下城区人。然而相当一部分台州人却不是这样,台州椒江、黄岩、路桥三区中,挺多居民都对自己县域一级的身份更加认同,会强调和强化自己椒江人、路桥人、黄岩人的身份。
正如段子中北京人和上海人永远看对方不爽一样,这种县域身份的藩篱在一部分台州人的意识中还存在着。
一般来说,地级市的市区是一个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中心,市区人对市所赋予的身份有更强烈的认同。然而,有些台州人却不是这样。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有台州人,却没有台州市人。
建市时间短,身份认同还在建设中。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,作为一个城市来说,台州市只有23岁,还很年轻。在加上台州建市时市府驻地从临海换到了椒江,发展中心随之变化。建设一个城市需要时间,培育一个城市的身份认同也需要时间。
组合型城市,城市融合还在进行中。台州三区是一个三角形形状,三区的市区中间还有大量的农村地带存在,三区还未完全连接、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市区;三区公交、交警等公共事务的统一也是这两年的事情。
县域经济发达,产业块状分布。浙江县域经济发达,台州作为浙江的典型缩影,县域经济非常发达,工业块状产业分布很明显。大家在县域内就能解决和满足绝大部分需求,对市区的依赖就小。
地理阻隔,文化差异。台州境内高山密布,以前没有公路各地交流困难,每个县(市、区)都有自己的方言和风俗。隔着一座山一条河就是另一种方言,对外人来说,东西南北的语言差异实在大;地理阻隔,语言差异,民俗就不一样了,一个元宵节,各地过的日期都不一样。
国内城市间的竞争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激烈。作为新台州人,我当然希望台州能建设得更好,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能发展得更好。
城市竞争的本质是人的竞争,人口规模、人口结构、人口素质、人才比例等的竞争。人口从农村往县城集中,从县城往市区集中。台州人口规模有600万,在人口规模上存在竞争力,但是台州市区人口比例不高,还需要更加多的人从台州人变为台州市人。
现在,武汉、杭州、哈尔滨等城市都在激烈争抢各类人才,台州的人才新政30条力度也很大。如果台州各地对自己我们都是台州人的身份认同都不达标,又怎么吸引外地人才变为新台州人呢?
城市竞争的载体是产业,县域经济发达,为台州经济的第一轮腾飞奠定了基础,也造就了台州各地比较平衡的发展水平,这对城市发展来说是好事。但是,现在城市经济的竞争,是规模的竞争,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竞争,更是创新力度的竞争。
经济体量规模、现有产业转型升级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、科学技术创新力度,这样一些方面,如果继续依赖县域范围来进行资源配置,必然受限较大。现在的城市经济,需要市域经济、区域经济这样更大的视野来看待,只有在更大的地市级、区域级层面进行资源配置才能做大做强,这也是杭州合并萧山、临安,做大市区的原因之一,因为杭州需要放在长三角这一区域、甚至全国的层面来考虑城市的发展战略。
台州要在这一轮城市竞争中胜出,就需要先树立台州一盘棋的概念和我们都是台州人的身份认同。
现在,台州三区融合的速度、力度、深度前所未有,地理形态上,台州市由组合型城市融合为一个台州大市区;公共服务由三区各自为政理顺为市区统一提供;硬件层面融合在加速,软件方面管理服务在统一,思想意识层面,更应该抓紧树立台州一盘棋的概念和我们都是台州人的身份认同。
如果各地都打小算盘,这个方向是另一个区,我就不往这个方向建设;一条路修到这里是另一个县,那么就成了断头路;这样的小算盘打多了,那么大台州发展就会缓慢,蛋糕不够大,那么每一位台州人分到手的就会少。
在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今天,一个国家、一个城市要发展好,肯定离不开开放、包容、合作。台州内部3区、3市、3县之间的开放、包容、合作还有很大空间,这是巨大潜力。
如果各地都看准大方向、谋划大格局、共建大台州,9个兄弟齐心协力相向发展、融合发展,做大做强台州市;每一位台州人、新台州人都先强化台州人的身份认同,增强台州人的荣誉感、自豪感,600万台州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。600万人强烈认同组成一个鲜明的台州人群体,600万人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建设家乡,哪还担心大台州建不美、建不强。
不管你是椒江人、黄岩人还是路桥人,不管你住在临海、温岭还是玉环,不管你老家在天台、仙居还是三门,不管是你是台州人还是新台州人